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机电荣耀】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6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群教学团队入围,至此,学校已有2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团队。此次入围既是对团队践行“深耕职教、服务产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践行“深耕职教、服务产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聚焦智能制造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级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和人才需求。团队现有教师36人,培育出全国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建有全国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全国机械行业领军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省级学生样板党支部、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团队负责人张国政博士、教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和一等奖5项,获安徽省首届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

恪守理想信念,潜心教书育人

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弘扬教育家精神。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价值引领、五育并举、工学结合、书证融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团队建设全过程,近五年为社会培养了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涌现了大批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优秀学子,如全国技术能手王亮,省级双创之星骆鹏等。团队始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中发挥团结奋斗精神,项目获教育部财政部评价“优”等级,团队为学校中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机器人+”模式

多方共建打造“机器人+”两翼和“机器人+”产业学院、创新体、融合体等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技术创新—项目预研—教学转化—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开发与实施路径。在专业群内共享开放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跨专业的学习兴趣性和参与性,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40多项。实施价值引领、素质提升、匠心养成和技艺成才等四大育人工程,建有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3本,形成基于产业链的专业群组建方式,探索“校区协同、链群对接、共建共享”的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建设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专业群“机器人+”模式,带动并辐射其他专业协同发展。

笃行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成员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5项、企业横向课题84项。近五年来公开发表核心论文60篇,授权发明专利58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对接服务国家级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建立了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新形态教材、共同建设项目化课程、共同承接产学研项目等机制,构建“雨耕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编制“工匠精神”养成手册,建成课岗项目27项、课证项目8项,开发制定6项专业标准、39项课程标准和2项职业标准,形成“共享联动、设施一流、凸显技能、服务产业”的产教融合型育人模式,服务区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区域公共事务,助力打造国产品牌

开展“未来制造起航”行动,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基地、工信部产业学院,建立机器人职业体验中心,培养高职学生担任“小导师”,面向中小学开展机器人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教育。对口支援校际服务,成员赴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支教1年,助力支援革命老区建设。举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并获佳绩。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开展技术咨询、教学能力等讲座28次,项目成员担任服务区域的科技特派员6人,完成专利科技成果转化73项、社会服务和技术技能培训两万多人次。构建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指导189项创新创业项目。结合机器人产业链本体装调及集成应用关键环节的通用底座技术难题,发挥团队智库力量,助力埃夫特开发国产自主品牌墨斗IDE平台,配套开放教学资源。

率先垂范聚团队,丹心铸魂建机制

团队负责人现任电气学院院长,躬耕职业教育一线21载,长期坚持专业建设,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绩,曾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和一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赛获金奖1项、铜奖1项等。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带头率先垂范,凝聚团队力量,攻坚克难,为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贡献力量。践行“深耕职教、服务产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实施思政引领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科研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双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团队实施匠心汇聚、教研互促、梯队成长、卓越团队等四项计划,构建思政育人与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能力体系,形成特长互补、协调合作、传帮带运行机制,打造一支扎根职教、甘于奉献的教学团队。

学校将以此次入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发稿:组织人事处、电气工程学院 图片:电气工程学院 审核:许超/徐生)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教园区文津西路16号 邮编:241002
☎ 办公室0553-5975048   校园安全管理中心:0553-5975110
☎ 招生就业处:0553-5975116  5975118
☎ 继续教育学院:0553-5976998  5975282


官方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