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性铸师魂,以匠心育匠人,以服务践初心。他将教育使命融入行政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用实干担当诠释新时代职教人的师德内涵,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
—— 题记

自2010年入职学校以来,许超历经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创新创业学院秘书、汽车与轨道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等多个岗位锻炼,现任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全面负责处务工作)。十四载职教生涯,他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工作全过程,先后8次获学校干部职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2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称号,指导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以德立身,筑牢思想根基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塑造者自身要塑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具体工作实践。创新开展“一人一课”党员教育活动,推动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曾带领办公室党支部成功获评“三星级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以扎实的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他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牵头制定学校法治工作要点和保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他坚信,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家国情怀。
以生为本,践行育人初心
“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2024年,他在岗位工作中牵头并积极推动“十件民生实事”落实,认真对待省长热线、校长信箱留言,保障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答复。
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他深知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组建团队参与指导学生竞赛。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奖十余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打磨项目、完善方案,以默默付出成就学生出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校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他精心组织校史馆讲解员培训工作,2023级讲解员团队全年接待参观150余场,覆盖2500余人次。推动开展校史教育进新生课堂活动,通过校史讲解大赛等创新形式,让年轻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校荣校情怀。

以责践行,彰显奉献精神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他积极争取学校专项资金支持定点帮扶工作,推动落实消费帮扶措施,助力学校在安徽省高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获得“好”等次。在学校党委的积极支持下,我校帮扶村的党群文化广场、电商直播中心等项目顺利落成,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年7月,他被借调到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工作。他全身心投入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安徽高校服务大黄山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制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双高计划”申报、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等重点工作,参与起草100余项综合文稿,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融入职教政策制定中,为推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同时,他积极参与推进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牵头完成了终期验收报告撰写等重要工作,推动学校申报入选省级质量工程职教出海建设项目单位,助力学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完成学校章程修订,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以廉正身,树立师德标杆
“廉洁自律是从教的底线,更是为人的根本。”他始终把廉洁从教作为立身之本,带头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发送廉政提醒信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所在部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连续获得“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印章管理等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原则、按章办事,推动制定《学校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值班工作规范》等制度,全年规范使用学校各类公章9.4万余次,流转公文5000余次,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作为组织人事处负责人,他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公道正派用人,营造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十四载春华秋实,他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从课堂到赛场,从校园到乡村,他始终践行着“精心参谋、热心协调、暖心服务、细心保障”的工作理念,在行政服务与教书育人中发光发热,用师德师风照亮学生成长之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发稿:组织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机关第一党总支 图片:组织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审核:单玲/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