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处室:
为进一步加大各类课程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强化学风、教风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举办2017年度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以教师教学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教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在全院范围内营造重教学、重质量的氛围。
二、竞赛原则
坚持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并重;坚持广泛参与和择优推荐;坚持严格程序和科学评价;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三、竞赛组织
大赛成立组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成员若干,具体名单如下:
主 任 委员:徐春林
副主任委员:杨海卉
组委会成员:王小平王春香王爱国邓春红 孙顺平 李庆
吴邦雷汪朝霞 张钱斌武昌俊徐 生徐林川徐 亮 曹光华 笪秉宏(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四、竞赛规程
(一)参赛对象
2017年度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二)竞赛时间
2018年1月20日-1月21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竞赛项目与要求
本次竞赛项目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重点考察教师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的情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所选的教学内容应为2017年度承担的教学任务中相对独立、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由主讲教师根据提交的教案实施课堂教学,教务处组织录制课堂教学视频。视频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
(四)参赛办法及要求
1.可以以个人或教学团队(可以不同系部组合)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每位教师限报1项。
2.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进行公益性共享。
(五)评审方式
评审专家由组委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组成,评审环节包含学期教案
查看、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和现场解说三个环节。
1.学期教案和课堂教学视频评审通过查看电子材料的方式实施评审;现场解说环节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每位主讲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视频现场解说不超过10分钟、专家提问和点评2-5分钟。
2.学期教案得分占10%,课堂教学视频占60%,现场解说占30%;教案评分标准见附件1,课堂教学视频和现场解说评分标准见附件2。
3.组委会专家评分占60%,听课教师评分占40%。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最终根据专业大类分组进行,按参赛人数的10%、20%、30%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另设鼓励奖若干,将按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给予获奖教师(或团队)一定物质奖励。
五、其他说明
1.各系(部)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系(部)内选拔赛,择优推荐2-5名教师参加院级比赛。
2.各系部于2018年1月4日前将报名汇总表(见附件3)经系部主任签字盖章后以纸质和电子形式提交至教务科何晶老师处,各教师参赛材料纸质版由系部汇总后统一于2018年1月15日之前报送至教务处何晶老师处,电子材料上传至“机电云—教务处—教师教学技能竞赛-2017下半年”,每个教师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规则:专业大类-系部名称-主讲教师姓名。
3.参赛材料包括:各参赛教师所授课程教学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教案,教学比赛视频(35-45分钟实际课堂教学)各一份;参赛内容的教案、教学课件、现场解说稿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式5份。
4.每个参赛教师(或团队)的材料用档案袋单独装袋,档案袋封面要注明参赛作品名称,专业大类,教师姓名,所属系部等信息。
5.大赛组委会根据报名情况,按专业大类对参赛教师进行分组,具体比赛时间、地点等将于赛前两日公布。
附件:1.教案评分标准
2.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3.2017年度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报名汇总表
教务处
2017年12月25日
附件1:教案评分标准
项目 |
指标 |
分值 |
教学目标设计 |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符合课程教学标准基本要求。 2.重点、难点、要点阐述清楚、详略得当,知识点安排有系统性。 |
20 |
教学模式设计 |
1.教材分析透彻,能根据每一章节特点设计教学模式。 2.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富有层次的问题、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 3.教学过程严密而完整,教学方法设计巧妙,新颖独特、师生互动性强。 4.根据需要,恰当的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 |
40 |
创新及 特点 |
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个人差异和特点,写出有个性特点和创新性的教案。 |
20 |
其他 |
1.教案完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2.教案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格式合理、图式规范。 |
20 |
总计 |
100 |
附件2: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项目 |
指标 |
分值 |
教学设计 |
1.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策略得当,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3.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4.教案完整、规范,内容科学。 |
25 |
教学实施 |
1.按照提交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必要、合理,衔接自然; 2.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3.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运用充分、有效,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教学互动流畅、合理,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严谨、仪表端庄、语言规范、表达流畅、亲和力强。 |
45 |
教学效果 |
1.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2.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气氛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
15 |
特色创新 |
1.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 2.课堂教学效率高,成效好,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
15 |
总计 |
100 |
附件3:
2017年度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报名汇总表
序号 |
作品名称 |
课程名称 |
参赛教师(或团队)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名称 |
所属系部 |
授课地点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1.如以团队的形式参赛,主讲教师放在第一位;
2.“专业大类名称”处填写标准参照2015版专业目录中的一级目录,属基本素质类课程,此处填写“基本素质类”;
3.所属系部是指课程所属系部;
4.授课地点类型处根据需要填写“普通多媒体教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或“室外”等。